在高分子材料研發(fā)、橡塑加工等領域,
轉矩流變儀是評估材料加工性能的核心設備,而扭矩與粘度則是測試中最關鍵的兩個技術參數。二者既存在緊密的內在關聯,又有著不同的物理意義,準確理解其本質與互動關系,是解讀測試數據、優(yōu)化材料配方與加工工藝的基礎。
 
  從物理定義來看,扭矩體現的是“力的作用效果”,在轉矩流變儀測試中,它特指儀器轉子在材料內部轉動時,受到的阻礙力矩大小,單位通常為N?m或kgf?cm。這種阻礙力直接來源于材料分子間的內摩擦——當轉子攪動材料時,材料分子鏈的纏繞、滑移會產生對抗轉子運動的阻力,阻力越大,扭矩數值越高。例如,在測試熔融態(tài)塑料時,若材料分子鏈越長、交聯程度越高,分子間內摩擦越強,轉子轉動受阻越明顯,扭矩曲線便會呈現更高的峰值。

 
 
  粘度則反映的是“材料自身的流動特性”,是衡量流體(包括熔融態(tài)高分子材料)抵抗流動能力的物理量,單位為Pa?s或cP。它是材料的固有屬性之一,僅與材料成分、溫度、壓力等狀態(tài)相關,與測試設備的轉子轉速、結構等外部條件無直接關聯。簡單來說,粘度越高的材料,流動越困難,如常溫下的瀝青粘度遠高于水;而當材料溫度升高時,分子熱運動加劇,分子間作用力減弱,粘度會隨之降低。
 
  在轉矩流變儀測試中,扭矩與粘度通過特定的測試條件建立起定量關聯。根據流變學基本原理,在轉子轉速恒定的前提下,材料粘度與測試得到的扭矩呈線性正相關——粘度越高,轉子受到的阻力矩(扭矩)越大。這是因為儀器的轉子結構(如直徑、剪切間隙)和轉速預先設定后,剪切速率成為固定值,此時扭矩的變化可直接反映粘度的波動。例如,當測試某種橡膠材料時,若扭矩隨測試時間逐漸上升,可推斷材料在加工過程中發(fā)生交聯反應,導致粘度增大,流動性變差。
 
  需要注意的是,扭矩與粘度的關聯僅在特定測試條件下成立。若改變轉子轉速(即改變剪切速率),即使是同一種材料,扭矩數值也會發(fā)生變化,但粘度可能保持不變(對于牛頓流體)或隨剪切速率變化(對于非牛頓流體,如大多數高分子材料)。因此,在通過扭矩數據推算粘度時,必須嚴格固定測試參數,確保數據的可比性與準確性。